上市重压下的美团:当不成独角兽,就当“鲶鱼”

投稿人/来源: | 2017-04-14 14:34 |

距离Airbnb宣布10亿美元融资并改中文名“爱彼迎”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国内住宿分享领域格局再生变化。最近,美团点评宣布:旗下分享平台榛果民宿App正式上线了。怎么?除了“吃”,美团又对“住”感兴趣起来了呢?

据了解,榛果民宿将以整租为主,为美团点评用户的出行住宿带来更丰富的选择。榛果民宿的出现,让同行感到不小的压力。

2017年以来,美团点评在新业务的拓展上也是动作频频。在“吃”上,美团点评推出首个“大众点评必吃榜”;共享出行上,“美团打车”也为低调推出,这次,美团又成了住宿共享市场里的新玩家。

自从美团和点评合并后,它就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整个市场。过去,大家对于美团点评的印象是外卖,如今它已今非昔比了,衣食住行开始全方位发展。这一切,也窥见了一丝CEO王兴的野心和焦虑。

留给美团的时间不多了

在2016年1月,美团的F轮融资中,为了获取33亿美元的“救命稻草”,美团铤而走险和投资方签下对赌协议。协议规定:美团必须在两年内IPO,并且融资后的估值要超过200亿美元,若未完成此项协议,美团将赔付投资人投资金额的120%,约40亿美金。

如今距离上市不到一年,美团点评也是愈发的着急了。

2017年2月份,美团低调上线打车业务,界面和滴滴颇为相似,杀入网约车市场。今年4月份,美团点评旗下住宿分享平台榛果民宿App上线。在其他业务方面,美团出现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忙碌背后透着焦灼。

纵观美团大举进攻的新业务,大都是高估值的独角兽,这样的行业很容易得到投资人青睐。美团外卖业务优势需要艰难维系,酒旅、金融支付、网约车等目前在市场火热的项目,却看不到特别的创新和优势。

靠着几年前火热的团购发家,美团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但是由于流量无法变现,盈利困局始终难以破解。在如此紧迫的时间,有着大量客户基础的美团,一个又一个的开通新业务争取机会,同时也树敌无数。

美团CEO王兴曾表示,美团除外卖业务外,其他业务都是在盈利,换句话说,都在填外卖的黑洞,如今,美团又多了个打车烧钱的窟窿。

美团是否在为下一轮融资做铺垫?如今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特别像如今“拆东补西”的乐视。

身价之困

但是,面对规模如此之大的“出血”,也挡不住美团估值一路下滑的事实。在美团和点评合并时,美团点评最高估值曾一度达到180亿美元,如今已经下滑至120亿美元左右,资产估值暴跌1/3。

美团为了自己的“小目标”,一个行业尚未盈利,就跳入另一个行业,而一环扣一环的拖累,让美团不堪重负,只能通过大幅提高佣金,降低员工工资,大幅裁员来缓解。

据不完全统计,美团点评合并后,共拥有2-3万名员工,在人口红利时代,团购和外卖平台大家的线下地推团队成本相对并不高。但是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成本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从今年2月份开始,美团各部门陆续发布了薪资调整计划,奖金提成纷纷缩水,原本能拿到12000万元的工资,薪资调整后只能拿到5000左右,这次的波动也让不少员工纷纷“离家出走”。

除此之外,美团的在3月份成立的金融部门,主推支付,借贷等业务,推行的并不顺利。

不仅如此,美团点评在餐饮类收取的佣金已经从之前的4%-6%,上调至8%-10%,有的地区佣金比例甚至高代15%,这让不少商家退避三舍。美团多年构筑的生态链接岌岌可危,人口红利时期形成的公司体制,如今面对略显“粗暴”的转型,美团又“操之过急”了。

虽说美团的融资金额真的不算少了,但是钱包鼓了的美团,日子过得并不好。除了估值暴跌三分之一外,在财务方面从2014年开始都是连年亏损。即使和点评并购,市场份额却出现了1+1<2的困境。而且不少美团的老股东为了安全退出,不惜折价甚至亏本出售美团股票。

多样性的“攻占”新领域,让美团乏力不堪。

数年来,美团不断尝试转型,原本的团购业务被淡化,后转型到外卖领域,却面临饿了么,百度外卖等众多竞争对手,为了吸引顾客只能一直在补贴;涉足的酒店,周边游,上门服务等业务,基本上都是强敌环饲。

与点评合并后,颇具优势的本地服务,也受到了阿里口碑,微信支付的夹击;而如今美团点评在新的打车领域都是一片红海行业。在美团自身方面,多轮融资之后,并没有新的突破,也没有摸索出一天属于自己的盈利通道,反而左打一枪,右打一枪的多元化业务,让自己一步步拖入僵局。

面对一路下滑的的估值,拼杀在一个个红海市场,如今的美团,还能撑到上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