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电大王周厚健面临生死之战

投稿人/来源: | 2015-07-06 10:46 |

在很多互联网崇拜者眼中,周厚健也许像一个一直在守望着的部落酋长,坚守着很多看似被这个时代所低估的东西。看上去,这位海信集团的领导者已经离这个时代对商业领袖的审美趣味渐行渐远。

你永远无法看到他穿着黑色的圆领T恤站在舞台中央宣称自己将如何改变世界,你也无法想象他登上时尚杂志封面时会摆出如何矫情的POSE。当然,你也别指望他作为电视嘉宾对嗷嗷待哺的创业者指点江山。他,不符合世俗眼光下对公众人物的大部分标准——尽管他一手创办的公司在去年已经达到980亿的销售额。

如果你忽略这个行业近年来面临的艰辛和困境,那么,即使980亿也不是什么惊艳的数字。周厚健的后辈们用“估值”颠覆了很多人对传统财务的理解,这个世界号称自己估值达到几十亿、几百亿美元的公司比比皆是。海信?嗯,这是一家很Low-PROFILE的公司。

但周厚健显然不是一个容易被环境左右的人,他几乎没有对这样的评价作出回应。即使只差20亿就可以跻身千亿俱乐部——对一家公司的财务而言,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弥补这点差距构不成什么挑战,但周厚健依然坚持“这就是真实的数据”。

新挑战:讲故事

“在海信有两种人根本没有生存余地,一种人是拿企业大利益换个人小利益的,一种就是说大话的,我们绝对不用,不说谎这应该是起码的标准。”周厚健说。

他不觉得980亿和1100亿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关键是企业是否健康”。当然,周厚健对于“健康”的定义充满古典主义色彩。除了财务指标,客户忠诚度指标和企业流程是不是可以不断优化,都是他看待企业是否健康的标准。

在改革开放之后,青岛产生了一批对中国市场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制造业公司。海尔、海信、澳柯玛(600336,咨询)是其中公认的佼佼者。这些公司的领导者大多从工厂的一线脱颖而出,走过一条从技术员,到厂长,再到董事长的相似路径。他们对于工厂文化、生产线文化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

周厚健曾到过日本100多次,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对于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精准的把握。他手下的员工“痛苦”地表示:“技术上的问题,根本没有办法骗过周董。他是最大的产品经理。”说周厚健是国内制造业顶尖的专家,并不为过。

周厚健的创业故事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样本——直到有人开始讲新的故事。于是,这一代企业家面临了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在这个时代讲述自己的故事。

目前,至少对海信而言,它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讲述的最佳版本。很多海信员工都表示,他们最大的痛苦在于不知道如何将自己做的事讲出去。当小米和乐视为谁的电视内容更丰富而口水不断的时候,海信的一位员工不解地反问:“难道不是我们的内容最多吗?”

根据海信自己发布的数据,其智能电视用户累计激活量达到1067万,其“海视云”拥有的电视、电视剧、动漫、纪录片等视频资源超过1.5万部,“雄居行业第一”。

固然,所谓的第一之争尚在未定之天,但这家中国连续12年电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公司似乎压根就没有打算参与到这场争吵当中去,这种态度不能不说是其企业文化的一种折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海信希望自己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做一个袖手旁观者。与喋喋不休的争吵相比,海信试图用自己的逻辑,走出一条行业征服者的道路。

迎接人生的最后一役

按周厚健的说法,“企业就像人一样,选择什么道路,什么样的产业,什么样的管理方式,一定按照你的长项去选择,这个长项是你长期积累的东西,那个时候可能你就会比别人做得好一些。”“我认为海信的长项在技术研发上。”他说。

周厚健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崇拜者。他在同济大学拿到了技术经济学的博士学位。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学科与经济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研究技术方案的最佳经济效果。在同济大学一份关于技术经济学的讲义中,这样解释这个学科:一方面发展经济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技术总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技术的进步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

很显然,周厚健在这个学科上是一个优秀的毕业生。在其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技术经济学的痕迹随处可见。

2001年,海信电器(600060,咨询)濒于亏损,但仍巨资投入研发彩电芯片。四年之后,国产第一枚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音视频处理芯片——信芯诞生,它打破国外芯片对于中国彩电业全行业的垄断,并迫使同类国外芯片的价格在半年后降低了50%。

2005年,液晶电视爆发式增长。韩国日本等上游企业完全控制了液晶面板,甚至连模组等核心器件一并集成,留给中国彩电整机企业的只有套上机壳、拧上螺丝等简单的组装加工空间。2007年日韩品牌彩电的中国市场占有率一度占据了半壁江山。

周厚健发怒了。他率先布局突破阻力,坚持做自己的液晶模组,逐渐向产业链上游突破。2007年,第一条国产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投入生产。

这一突破打乱了面板厂家欲向平板电视整机方向进行延伸垄断的计划,此后中国彩电同行纷纷组建了自己的模组生产线,在整机的上游夺回了空间。两年后的2009年,海信成为国内首个牵头LED背光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使得中国在LED面板时代拥有了更高的自主话语权。

这几场以技术争夺为核心战役让海信一步步坐上了中国电视机行业的老大位置。然而,这个宝座尚未坐热,一场更大的产业变革已经近在眼前。

2011年,日韩企业相继推出OLED技术,每年投入近百亿美元,意欲重获垄断的机会。这个被称为“梦幻显示器”的OLED,将直接废弃模组。这意味着,一旦OLED推广成功,中国多年来积累的面板和背光技术将面临被淘汰甚至被废弃的危机,屏的核心组件将再次全部被外国企业控制。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中国彩电”或是“外国彩电”已经不是其决定购买的参考指标,技术好不好,价格公不公道仍然是这个残酷市场中最朴素的生存法则。面对又一次的行业危机,周厚健的应对一以贯之,技术带来的问题,只能靠技术去解决。

在彩电行业浸淫30余年的周厚健很快发现了OLED的致命弱点。“OLED的初期良品率低、可靠性差,成本高昂,要想大规模占据这个市场,我觉得它5年内很难有机会。”周厚健说,“如果我们在画质上达到或超过OLED的水平,成本又比它低得多,就能维持目前的格局,寻找再一次的机会。”

2014年,ULED电视在周厚健的亲自督战下研发成功,并推向市场。根据国内最权威的东南大学显示技术学院的评测:ULED画质综合性能可媲美OLED。而价格只有四分之一。

对于OLED和ULED的优劣,目前双方仍各执一词,实际上,市场也尚未对这两款产品做出最后的投票。但对于海信而言,他们因为ULED的推出,获得了宝贵的时间,这让周厚健更具雄心的计划得以向前推进。

今年8月,海信将在美国高调发布ULED,且直接与OLED抗衡,同时,向全球同行输出该技术,带动整体显水平提升。周厚健的真实意图是:联合同行阻击面板产业OLED的更迭速度,给中国企业留下成长的时间。跳过OLED技术,直接迎来激光影院代表的无屏时代。

激光影院,是周厚健手中真正的王牌。2014年,海信推出全球首个自主研发的激光影院。周厚健的想法很彻底:近40年,中国企业就是被外国技术牵着鼻子走,而这个鼻子,就是“屏”。干脆,激光影院直接绕过了“屏”,且显示质量同样与OLED媲美。

这一技术如果实现,将是对整个电视行业的颠覆。目前,海信激光影院即将推出二代产品,它的画质和硬件设备已经初步具备了市场竞争力,“随着显示芯片不断提升,它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我认为一个技术的真正飞跃是在和消费者见面以后。”这是周厚健亲自挂帅的项目,也可能是最后一个项目,因为他认为,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年龄或许会是一个障碍”。 “所以我会很快放掉这个职位,退休。”他说。但在他按照国家规定离开海信董事长这个位置之前,他将带领这家公司迎接其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