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税改缓期仅留一年给跨境电商自我救赎

投稿人/来源: | 2016-05-26 18:17 |

当跨境电商税改已成连续剧,公众对渐进的剧情已经感到疲劳,而随着“税改新政一年过渡期”的逐渐被确认,跨境电商税改的这幕大戏有望迎来新一波高潮。对于行业而言,“一年过渡期”不仅仅意味着政策转好的可能性,也意味着行业洗牌的进一步加速,更为重要的是,“一年过渡期”并未否定跨境电商的职责变化,跨境电商将作为一般进口贸易的补充和互动长期存在,而谁能理解和吃透这一变化也决定了跨境电商行业未来的格局发展。

“税改新政一年过渡期”中最大的利好因素无疑是“正面清单”补充说明的模糊化,对于跨境电商行业而言,“正面清单”及补充说明中的注册机制,无疑从货源和时效性上否定了跨境电商的存在价值,在加上税改后的成本增加,这无疑从根本上全面杜绝了跨境电商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保税进口模式还是海外直邮模式都不能改变这个结局。这个结果对于国家而言无疑也是输局,不仅否定了这2年来的市场努力,也逼走了海关及保税区税收和国内产业升级的机会。很难想象“税改”仅仅是因为仓促而变得如此的不得人心,也很难想象跨境电商行业第一次如此团结一致的积极为取消“正面清单”而奔走,更很难想象政府和企业第一次如此同心协力的积极沟通和解决问题,这无疑是这次“一年过渡期”前后最具亮点的剧情。

但言归正传,税改“一年过渡期”并未否定税改带给跨境电商行业的根本性改变。在行业看来,税改带给跨境电商行业的改变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明确了跨境电商行业的性质,具体来说就是税改确立了跨境电商行业的货物贸易性质。这并不是跨境电商行业最理想的发展,更低税负的服务贸易才是跨境电商行业最想要的结果,货物贸易性质的定性,无疑将跨境电商行业和一般进口贸易放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相对于一般进口贸易数万亿的规模,2015年跨境电商行业200亿的销售额是如此的弱小,因此出现税改这样的不平等结局也在所难免。

税改对于跨境电商行业有多么不平等,具体体现在征税的税基上。税基指的是计税时的基础值,一般进口贸易以进关价格计算,相当于企业的成本价(包含运进国内的物流成本),而跨境电商以销售价格计算,这其中囊括了进口成本、企业利润、运到消费者端的物流成本,即使这部分按一般进口贸易的七折税率来征收,行业估算跨境电商仍将比一般进口贸易多承担40%以上的税负。

(图:跨境电商与一般进口贸易的税负比较)

第二,要求跨境电商行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丰富的SKU和高效率的商品引进来倒逼一般进口贸易实现供给侧改革。跨境商品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亲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对市场的高效率反应,国外品牌通常在一年的时间内就可以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多代的商品。而一般贸易进口尤其是被重点关注的配方奶粉、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由于注册机制,不仅耗资巨大,而且通常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导致国内的消费者无法与世界同步享受到好的产品与体验。解决这个供需矛盾就是跨境电商被政府和市场寄予的最大期望,这也是各方的共识。

因此,就可以理解“正面清单”出台后为什么行业和各方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在45天内,我们第一次看到全国各大保税区及海关质检等部门对一项新政模糊对待,我们也第一次看到了原本如同死敌的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如何团结一致与政府各部门积极沟通,或献言献策,或成立各式各样的协会共同进退。大家的观点很一致:跨境电商可以接受税改带来的成本增加,但是绝不接受带着沉重的脚镣跳舞。终于,大家的努力迎来较好的结果,“延期一周年”如同死缓,带给跨境电商行业更多的希望。

那么“延期一周年”后是否跨境电商行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当然不是!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跨境电商行业而言,如何在政策限定的圈子内跳出最精彩的舞蹈赢得满堂彩依旧是一件很考验功力的课题,这里面有诸多难点:

难点一,如何消化成本、降低价格、减少与一般进口贸易的价格劣势。过去,跨境电商凭借仓储和管理优势获得了平均两位数的利润,远高于一般电商行业的水准。但在税改新政后,跨境电商行业必须要压低售价和运费,跨境电商必须走薄利多销的道路来对抗一般进口贸易。

对于这一点,行业内最清醒的无疑就是网易考拉海购。网易考拉海购CEO张蕾曾表示,平台将通过品牌商批发价直采、大批量统一进货和运输、严格控制中间利润率以及网易在流量成本上的优势等多种手段来降低消费者获得商品的价格。网易巨头背景和自营模式无疑是网易考拉海购的底气所在,而这一条难点对于创业型企业和平台型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

难点二,如何更快的制造爆品,推广爆品。时间和效率无疑是跨境电商的利器,但这份利器也需要施展的舞台,如何打破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等障碍是每一家跨境电商平台一直在应对的课题。对于这份课题,不同跨境电商平台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前面所说的网易考拉海购依靠网易的媒体优势,天猫和京东利用母平台的流量优势,而聚美和创业型企业往往打算通过网络红人和社区经济来应对。

在这其中,最尴尬的可能就是海外代购。不仅朋友圈经济一直备受质疑,大量的SKU也存在难验真假的顽疾,再加上较长的购物时间以及入关时的抽检,很难想象这种购物体验会成为跨境电商行业的主流方式,而“税改”后类似模式的疯狂发声也只能理解为一种浑水摸鱼。

难点三,如何处理行业内部的竞争。在“税改白名单”前,跨境电商平台们还能携手一战,但在仅剩的一年时间内,他们之间还能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为行业争取到更大的空间么?目前,跨境电商行业内已经存在保税进口与海外直邮的竞争,存在自营模式和平台模式的竞争,存在巨头与创业企业的竞争,在人为限定的一年时间里,这些竞争还会被发酵到什么样一个地步?

好在这些竞争的强弱关系都比较明显。以保税进口和海外直邮的对比为例,其受到的监管完全一致,在税改未明确的情况下,海外直邮在轻资产方面有着不小的优势,但只要明确了需求,保税进口在成本和物流体验方面的优势几乎是不可撼动的,这也是包括网易考拉海购、天猫等虽然都在拓展海外仓的数量,但依然将核心建立在保税仓的原因。

“税改延期一年”当然是个好消息,但也有可能是温水煮青蛙,在大环境和难点面前,究竟哪一个平台能爆发出最大的能量去赢得生存和市场,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