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发布第一代智能锁 单车大战天平开始倾斜

投稿人/来源: | 2017-01-18 10:33 |

1月17日,ofo的智能锁产品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首批“机械+智能锁”将会投放在北京中关村地铁沿线、北京大学校园、沙河地区。而随着ofo为小黄车加上智能锁,共享单车们从产品上的差异化正在逐渐被缩小,车辆投放和用户扩张速度正在成为各方竞争的关键。

智能锁能为ofo带来什么?

智能锁只是单车上很小的一个配件,但在无桩单车模式下,这个小配件的作用被极大放大。在推出智能锁之前,ofo使用的是按键盘和转轴的数字机械锁,这种锁虽然有故障率低、打开成功率近乎100%的优点,但同样也容易让一些贪图小便宜的用户“薅羊毛”,加之机械锁不具备定位能力,这使得ofo的运营难度和成本被拉高。

但同样,竞争对手摩拜采用的电子锁也有着自己的痛处,那就是在寒冷的天气下,其扫码打开成功率会大幅降低,或者是导致打开速度变慢,这带来了很差的用户体验。此外由于采用了发电花鼓对电子锁供电,摩拜在骑行过程也会遇到比较费力的情况,这一点也引发了不少用户的吐槽。

电子锁和机械锁就像是硬币的两面,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看上去似乎不可兼得,但ofo在憋了许久之后终于拿出了解决方案,将数字机械锁与电子锁做到了一起,既保留了机械锁容易开启、不受室外环境影响的优点,同时可以实现随机密码,关锁可见,关锁完成后系统自动扣费。而由于没有采用发电花鼓,而是使用了待机时间两年的低功耗系统,所以ofo的智能也不会并不会带来额外的骑行阻力。

可以说ofo在更换智能锁之后,在开锁体验和骑行体验上都已经优于摩拜,但ofo的第一版智能锁依然也有没有解决的问题,那就是GPS定位问题。出于功耗考虑,ofo没有采用实时定位,而是采用了一天回传一次定位信息的方式,尽管这一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ofo目前车辆调度运营的难度,但对于用户而言,依然没有解决不能实时寻车的问题,而这在车辆密度不够的区域会带来用户体验不佳,以及车辆流转速率较慢的问题。

当然在智能锁的功能上,ofo本次换锁还带来了另一个重要影响,那就是ofo可以将这个智能锁加装在任意单车上,将普通单车改造成共享单车。这个功能虽然不会直接带来用户体验上的变化,却为未来ofo商业模式的彻底改变埋下了伏笔。

小智能锁背后的共享大生意

无论是ofo还是摩拜,虽然是名字是叫“共享单车”,但实际上和共享经济的概念还是有偏差的,因为目前两家投放的车辆均为平台购置或者制造的,并非共享经济的C2C模式,而是类似于Car2Go分时租赁汽车的B2C模式,这也使得共享单车的生意模型是规模经济,却不具有任何外部性;用户增长只能带来口碑传播,却无法形成网络效应。抽象的来看,也就是说ofo和摩拜目前的用户增长,同其投放的车辆数量是成线性增长的,并且随着用户渗透率的提高,增长的斜率不断下降。

因为是规模经济模型,所以我们看到单车大战几乎成了一场烧钱造车的战争,不同于当初滴滴和快的通过补贴撬动司机端和乘客端的方式,单车平台们对用户并无太多补贴,而是将主要的资金投入了车辆购置与投放上,通过投放更多车辆形成密度,从而推动用户使用。

这似乎注定是一场重资本的游戏,让我们不由得想起当初京东、当当等B2C电商平台的疯狂烧钱大战,最终京东成功占据了自营B2C过半以上的市场,形成了规模效应,进而降低了成本,建立起了护城河。

但ofo此次投放使用的智能锁或许会改变这样的格局,由于可以加装到普通用户的单车上,将普通单车改造成共享单车,这就使得ofo具有网络效应,即形成投放单车可以带来用户增长,用户增长同样可以带来平台上共享单车数量增加的良性循环。这将极大地降低ofo未来扩张的边际成本,并且使得ofo扩张的边际成本可以随着其单车共享网络的扩大而持续降低。在线下实际上是有太多的闲置单车可以被共享的,只是此前一直缺少一种方式将这些存量单车共享出来,ofo通过可加装的智能锁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过也许在实际地改造过程中,ofo或许还会面临普通单车如何被用户识别,以及共享个人单车后如何获得收益等现实的操作问题,但至少随着智能锁的推出,ofo可以更加大胆地加速其目前“一天一城”的扩张计划,先将“种子单车”撒到各个城市,再在未来通过改装共享的方式撬动当地存量的单车。

当然实现真正单车共享的事情还有待ofo进一步推动,而如今推出新款智能锁带给ofo最显著的好处无疑则是控制了一些不文明的使用行为,增加了ofo目前的有效订单数和收入,带来更好的现金流。这将使得ofo在本身造车成本不高的情况下,ofo在资金方面的压力更小,不必像摩拜一样将生死系于融资,保持了健康的商业模式。

小结

“我们选择登月以及选择实现其他目标,并不是因为它们看起来容易,而正是因为它们困难重重。”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前不久在一次发言中引用了这句肯尼迪的名言,或许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应该回想起了ofo最初刚刚进入的校园时的情形,那时的ofo是真正的共享模式,车辆都来自创始团队成员和他们身边的人,这群刚毕业的北大学生努力地在学校中寻找愿意共享自己单车的用户。

而一年半后,他们又一次重新回到了起点——让普通人的单车共享出来,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或许并不需要再向自己的用户苦苦解释,因为他们已经用一年多的时间改变了外界对共享单车的认识,而当单车再一次回到共享两字时,时下这场共享单车大战的天平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