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车涨价30% 订单下滑近9成 昔日独角兽走下神坛

投稿人/来源: | 2017-04-11 17:24 |

近日,滴滴出行宣布,从4月10日起滴滴快车在北京正式引入“分时计价”模式,起步价从10元调整至13元。消息一出引起群民义愤、骂声一片,说来也正常,这个号称曾经拥有3亿用户量、1400万日均订单的打车软件,而今摇身一变成了跟“司机拒载、服务恶劣、环境脏乱差”的出租车平起平坐的假滴滴,消费者能满意吗?不光是消费者,这个曾经被投资界认为“人傻、钱多、速来”的香饽饽如今恐怕也变成一盘残冷的黄花菜了,敢问投资者还会垂涎吗?

从双重溢价封顶到涨价30% 大限将至的滴滴已无路可走

事实上,这次涨价也早非滴滴第一次调整价格政策了。从去年8月份以来,一度被指有垄断嫌疑的滴滴涨声一片,除了包括广州在内的许多城市悄然调高了每公里的收费单价外,1.5倍~2倍的加价更是成了新常态。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滴滴与Uber合并一度造成垄断局面,滴滴坐地起价,另一方面是滴滴作为企业追逐利益的本性所致。业内人士分析,在重度补贴的烧钱大战后,滴滴必须找到盈利的商业模式,加价是早晚的一步。

但此一时彼一时,牵扯了太多利益相关方的市场早已不是滴滴一人所能决定。今年1月份,上海交通委就出租车加价问题紧急约谈滴滴,紧接着在3月分,滴滴被迫出台新政策,对全国范围内的专车、快车动态调价功能实行双重封顶机制,快车溢价封顶29元。

动态溢价之路已被封死,这次滴滴又换了新玩法,直接提高了起步价。滴滴声称,此举是为了进一步疏导非刚性需求到非高峰时段的打车成功率。实际上,滴滴这一步已经是穷途末路上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自去年11月底交通部出台专车新政以来,政府对司机和车辆的审核管理日益严格,滴滴面临司机的海量流失和订单量的断崖式下滑。根据财新网此前报道,北京地区110万滴滴司机中符合京人要求的仅有10.7%。4月1日,滴滴也正是宣布停止向外地车派单,记者近日走访有着“滴滴村”之称的北京海淀后场村,数不尽的外地车从村头排到了村尾,村民们已经无法再上街拉活儿。

很明显滴滴的车辆供给出现了严重的运力不足,市场出现供不应求时必然导致价格上涨,但结果只会是用户的进一步流失,所谓提高打车成功率,用户恐怕不会为徒增的价格和时间成本买单。

眼看5月21日新政过渡期的大限将至,滴滴快车在忍痛割下90%的外地车司机后,加价已经是最后一步棋,但从昔日的“滴滴一下,马上出发“到如今的”滴滴一下,马上加价”,涨价真的能够挽救已经失去民心的滴滴吗?这颗救命稻草恐怕也无力救命吧?

从死掉的滴滴XX到9成快车被砍 380亿估值悄然幻灭

面对9成业务的死去,有分析人士称滴滴此次遭遇的不是腰斩,而是斩首,头以下全部砍去。对此,比滴滴更加痛心疾首的应该是那些“恨铁不成钢”的投资者爸爸们。眼看这个曾经坐拥380亿估值的独角兽可能要变成一只市场率和增长率双跌的瘦狗了,爸爸们会见死不救吗?

2012年以来,滴滴已经历经14轮融资,累计资本超过150亿美金,拥有100多家投资者,但投资者不是活雷锋,实现价值回报是资本流通的最终目的。为此,滴滴也一直没闲着,从共享经济到无人驾驶,滴滴一直在诉说新故事,只不过滴滴做死的业务要远大于活下来的罢了。

比如,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滴滴曾先后试水滴滴物流、滴滴游戏、滴滴巴士、滴滴汽车电商、滴滴驿站等等还没来得及为人所知就夭折的滴滴XX业务,这一年也是滴滴拿到229亿元大额融资的一年,滴滴这一年花掉了多少钱,我们无从而知,但这些钱都打了水漂是无疑的。

本来投资者只能把所有赌注都压在快车这最后一个砝码上了,涨价的事实再次让爸爸们对滴滴心寒,因为早已对市场运作了如指掌的他们深知这意味着什么,失去了市场和用户粘性的滴滴,再无成长空间,盈利便更将遥遥无期。

眼看新的故事还未发酵,旧的故事又要完结,滴滴要如何撑起380亿的估值神话?不知道多少投资人还会继续相信这个神话,面对亲儿子的穷途末路,此时也许一句“自己走的路哭着也要走下去”已经是爸爸们能做到的最大的鼓励和安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