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清野:腾讯云成熟度还不如UCloud

投稿人/来源: | 2017-04-14 18:06 |

这两年公有云市场厮杀激烈,腾讯云不断用1分钱的营销手段刷新云计算从业者的三观,但风水轮流转,最近一份中国云计算营收榜单中,UCloud力压AWS、腾讯云,以357%的年增长率在国内云厂商里跻身第二。同时,InfoQ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发展报告》显示,青云和腾讯云处于成长阶段中期,UCloud处于成熟中晚期,只有阿里云已经进入产业阶段。

先来看看这份营收榜单,Ucloud和腾讯云虽然营收十分接近,但前者的年增长率高达375%,要知道UCloud可没腾讯这位大财主有钱,兄弟业务也比腾讯少得多,毕竟腾讯云是有腾讯本身的游戏、视频等业务加持,业绩是有“双算”的可能的。

UCloud是一家创业公司,目前拥有超过5万企业用户,在官网上,UCloud也打出全国公有云三强的口号,近期更是获得9.6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一石激起千层浪,业界议论纷纷。与腾讯云屡次找AWS、阿里云的碰瓷营销不同,UCloud在差异化、定制化产品上狠下功夫,用技术实力和差异化服务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异。目前,Ucloud在国内、亚太、北美、欧洲开设了全球17大数据中心以及国内11个线下服务站,涉及零售、制造、金融、游戏、电商等领域。

另一个衡量云计算公司的指标是虚拟机的规模数,在InfoQ蒋清野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发展报告》中提到,一家公有云创业企业的成长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概念阶段,小于5,000台虚拟机。公司的终极目标相对模糊,缺乏明确的技术路线图,产品形态相对原始并且没有明确的技术指标。

原型阶段,小于10,000台虚拟机。终极目标定位为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基本形成相对清晰的技术路线图,基础产品(云主机)基本定型,在宕机时间和产品性能方面均有明确的技术指标。在云主机的基础上,提供能够承担中低负载的负载均衡、数据库、缓存等等周边产品。

成长阶段,小于50,000台虚拟机。基础产品(云主机)能够满足高性能计算的要求,同时发展出一系列模块化的周边产品。普通用户完全依靠云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不同模块即可自主创建大规模可伸缩型应用。

成熟阶段,小于100,000台虚拟机。在技术方面,资源利用率开始提高,规模效应开始出现。在市场方面,客户忠诚度开始提高,马太效应开始出现。这标志着公司的产品和技术获得了一个或者多个细分市场的广泛认可。

产业阶段,大于100,000台虚拟机。只有进入这一阶段,才能够认为一个服务提供商已经站稳了脚跟,可以把公有云当作一个产业来做了。

蒋清野认为国内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中(仅考虑以设施服务IaaS部分)只有美团云尚处于原型阶段,盛大云处于成长阶段早期,青云和腾讯云处于成长阶段中期,UCloud处于成熟中晚期,只有阿里云已经进入产业阶段。

如果非要说谁是中国公有云双雄的话,除了阿里云,另一个名额只能是UCloud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