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定位成城市共享单车标配 ofo或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投稿人/来源: | 2017-04-22 17:39 |

继成都、济南、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出台了规范共享单车的指导意见,北京市也于近日公布了《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在共享单车企业押金管理、车辆配置、投放要求、承租人使用规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政府对共享单车行业的一些硬性细节要求,如须配备卫星定位系统、信用评价制度、后期运维管理等将对目前整个行业野蛮生长、竞争的现状造成巨大影响。

自去年8月以来,北京的共享自行车数量爆发式增长,去年8月以来,ofo、摩拜、小蓝、酷骑、永安行、智享等企业先后投放车辆规模近70万辆,注册用户近1100万。《指导意见》后,各个公司间的模式优劣或将进一步凸显出来。

从车型方面来看,《指导意见》要求“运营企业要为车桩或车辆配备卫星定位系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目前行业排名第二的ofo小黄车。

众所周知,早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ofo凭借低配机械锁式的小黄车进行快速扩张,车型造价低廉一度是其面对竞争对手的优势。不过,随着之前的上海市到如今北京市也要求共享单车配备卫星定位系统,ofo的低成本优势也将变为劣势。此外,这种劣势也将给ofo带来更艰巨的挑战。

一旦行业规范最终落地,ofo目前的百万辆共享单车将面临着召回+升级+再投放等过程,在当前各家企业都快速扩张的情况下,假如发生这样的情况,ofo行业第二的地位恐难再保。同时对于ofo自身,百万级的返厂所带来的成本恐怕也不会低。

除了政策法规上的压力,ofo的硬件落后也让其在舆论上愈显被动。由于无精确定位,小黄车一直受到高损坏率的影响,车辆的及时维护也无法有效进行,消费者用车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高。再加上市场扩张的压力和技术能力有限,ofo一直没有正面回应,拿出行之有效的手段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