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卡”时代下,信用卡管理该怎么玩?

投稿人/来源: 虎嗅网 | 2017-05-04 17:14 |

 

“无卡”时代下,信用卡管理该怎么玩?

2017年4月下旬,交通银行推出“手机信用卡”,此卡是基于手机应用的信用卡服务体系核发后,客户登陆手机App,两步即可完成卡片开通,并可通过Apple Pay、云闪付、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绑定手机信用卡进行消费,账务查询、分期、提额、挂失等多项服务均可在App上完成办理。

该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表示:“无卡”信用卡时代来临。那么依附于这个领域做信用卡管理的公司市场在哪里?竞争如何?应该怎么发展?有哪些机会点?

信用卡管理市场需求在增长

资料显示,2016年末,全国信用卡累积发卡是6.3亿张,发卡同比增长18.9%,全国信用卡交易金额增长16.8%,全国信用卡行业的授信总额去年已经达到9.14万亿,同比增长29.1%;而过去五年当中,发卡量、交易额、授信总额等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2%、17.3%、27.2%。可见去年的发展总体比前五年快。

 

来源《2016信用卡活跃用户消费报告》

笔者查看了网易2012、2013发布的信用卡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36.62%消费者持有三张或三张以上的信用卡,2013年这个占比上升3.43%到达40.05%;51信用卡联合新浪金融发布的信用卡报告也显示,信用卡群体平均持卡数量在2014年时为2.1张,在2015年时为3.2张,在2016年时为4.3张;这两份报告都表明:消费者持卡量在上升。按照普通正常逻辑,每一个人持卡越多就越需要管理。

综合上述两类数据,有信用卡管理需求的用户以及潜在用户也在不断增长。

创业公司与互联网巨头参与,市场竞争激烈

以信用卡管理在12年创办的51信用卡,在截至2016年地,7次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5亿美金,估计超过个10亿美金,最近其创始人朋友圈透露收购上市公司,将发起产业基金,投资信用卡金融生态上下游;

据Mergermarket透露,以生活消费记账发展起家的挖财正寻求实施C+轮少数股权融资,进一步推进旗下挖财信用卡管理业务的发展;曾一直专注投资理财(网贷、基金、股票、国债)等正资产记账管理的贝多多,近期也开始做信用卡管理,进入负资产管理,开启全资产记账管理模式;生活消费记账巨头随手记旗下的卡牛信用卡管家也在大量投放广告,拓展市场份额,用户量接近51信用卡。

除了以上提及的初创或快速成长的创业公司外,互联网巨头也参与其中,网易于2015年7月推出网易有钱,该产品功能在覆盖生活消费记账的同时,也能管理信用卡;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腾讯的微信都依托巨大的流量与支付功能,帮助用户管理信用卡。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6)》显示,82.05%的用户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管理账单,不到20%的用户使用第三方工具。这些是已经进场公司,还有准备进场的公司,比如笔者了解到排名靠前的P2P网贷平台,它们为获得流量、资产,也都在投资或自己开发类似管理工具。

为了阻挡互联网巨头,创业公司优化盈利模式和产品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创业公司想从支付宝、微信手里抢占信用卡管理市场份额,可以从两大方面入手:第一优化盈利模式,获得更多资产发展团队,业态布局、提高估值等;第二优化产品,提升用户体验,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信用卡管理工具现有盈利模式

目前主要的盈利模式有两类,第一类是导流,第二类就是自有产品的销售,后再利润高,可优化发展空间大。

 

1、为银行、放贷、理财公司导流

许多创业公司最开始就是选择跟银行合作,为其推荐办卡用户。办卡成功银行给工具方每张卡50元左右的费用,但是多数银行是用户办卡通过申请过才支付费用,并且据业内认识透露,通过率只有20%—25%。但是总体来看,这种方式变现能力较弱。

为理财销售平台导流,或是购买债权回来在自家平台上出售,也是目前记账管理工具最主流的变现方式。但同样变现能力不太理想,举个的例子:业内有家创业公司,2亿用户通过此种方式2016年金融业务收入才4亿,还不如一个拥有几百万用户的理财平台。后来这家创业公司也意识到,要在金融资产端和资金端两侧发力,深化自家产品的理财流量和卡牛的贷款流量,以此提高创收。

给贷款公司导流获得的收入高于以上两者。用户为什么办三四张卡?就是因为他经常钱不够用,这就形成了借贷需求场景。在业内,这同样也有例子:一些创业公司与信贷平台合作,通过贷款服务,完成整个风控审核,并给出授信、提供资金。交易过程,创业公司不仅不用承担风险,还在每单贷款中抽取可观的佣金。

 

2、打造自由贷款和理财产品,形成P2P闭环

信用卡管理工具初始阶段由于缺乏金融人才,会选择导流方式变现,随着公司实力的增加,金融人才丰富,会开始自己打造贷款产品,以及理财产品,形成P2P闭环。

信贷产品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开发,另一类是工具平台成立子公司,获取相关金融牌照,自己开发。这两类产品工具平台都要承担一定金融风险,技术要求高,但是收益要多于导流。更重要是自由产品会有更多的创新空间,进一步优化,可以面向更多信用卡管理以外的用户销售。未来还可以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挺进。

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卡管理工具方搭建的P2P平台,完全有可能弯道超车,跑赢现有的人人贷、拍拍贷等排名靠前的平台。主要是因为通过工具锁定的用户粘性,要比但靠理财或贷款利息吸引来用户粘性高。另外一方面是信用卡自带的贷款需要场景,不需平台方对外寻找贷款用户,节约推广成本,而且这批贷款用户都是经过银行审核已经获得信用卡的用户,信用良好,能降低贷款坏账率。

管理工具有了好的盈利模式,估值就会提高,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人才等资源与互联网巨头竞争。

产品优化与创新

产品优化、创新,概念比较宽泛,但结合市场具体分析消费者群体特征、需求点强弱,就能具体化,找到突破点。

1、产品个性化,垂直化,提升参与感。

个性化消费时代,工具使用也是如此。在生活消费记账领域,既有面向大众的产品,也有针对女性设计的记账产品;理财内容与技巧交流社区领域,也有创业公司在打造相应产品。同样,信用卡管理是否也能进一步细化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关于这个问题,个性化、垂直化是一个信用卡管理可以思考的方向。

2、丰富产品的功能点。

微信、支付宝等互联网巨头虽然有信用卡功能,但是有些用户需求并不能满足。对于使用管理工具的用户而言,有这些具体需求:1、信用卡账单管理,包括账单日、免息期、还款日等;2、使用信用卡,包括消费、套现、资金周转等;3、其他需求,比如撸羊毛、办卡攀比等。以撸毛为例,支付宝、微信里信用卡管理功能处,就缺少银行信用卡优惠活动信息。

另外,现在负债的管理不局限于信用卡,京东白条、花呗等互联网金融信贷产品账单同样需要管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此类借款逾期也会影响征信,那么这种管理需求逐渐凸显重要性。作为巨头公司,这些功能点难以面面俱到。除了负资产管理,正资产也是重要的,比如银行储蓄卡的管理,现在业内也有创业公司朝着这个方向发力。

信用卡管理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盈利模式既清晰,又具备可延展性,互联网巨头虽然有类似功能,但是未大举进攻,产品优化空间较大。无论是刚刚入场的创业公司,还是已经入场正努力成长的创业公司,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