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闲置资金如何处置? 持续亏损的寒武纪还能撑起千亿市值吗?

来源:中关村在线 | 时间:2020-12-04 16:56:01

登陆科创板3月有余的AI芯片公司寒武纪市值跌破700亿元,距离峰值1124亿元已经跌去近4成。作为扛起“AI芯片第一股”大旗的明星企业,寒武纪面对的质疑从未间断,2020年上半年的财报发布之后,寒武纪的股价表现让这个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提前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此后,二级市场一片伤仲永的感叹,唱衰之声不绝于耳。

分手华为之殇

做人工智能芯片到底有多烧钱?寒武纪半年报显示,2020上半年公司营收8700万,同比下降11%;净亏损2.02亿元,同比扩大6.6倍。尽管寒武纪一直在强调研发投入在支出中的占比,但是受限于营收基数较小,与华为等科技巨头相比,其研发投入以及科研成果的产出数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相比之下,华为海思2019年财报披露,其研发投入超千亿元,更不用说华为在AI芯片应用层面还创造了相当可观的价值。寒武纪在撕掉“华为AI芯片供应商”标签之后,不仅要面对华为海思的直接竞争,更为重要的失去了华为这个大客户。腹背受敌,夹缝求生正是寒武纪如今的处境。

2020年第一季度,寒武纪营收为1155.26万元,同比减少18.91%,足见华为这个曾经的终端处理器大客户对寒武纪的重要性,从客户变为对手之后,寒武纪并未向投资者提供足够利好的反馈,或者说寒武纪没有找到更稳定的客户资源。巨头们自研AI芯片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国内诸如中科曙光、联想、浪潮等企业能否成为下一个大客户,寒武纪是向巨头靠拢还是闷头研发?这些都是未知数。

寒武纪股价一路走跌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巨头开始抢占AI芯片市场,目前寒武纪生产的智能芯片以及加速卡主要应用于云端、终端、边缘计算三个领域,因与华为分手,其应用于终端的芯片市场大幅萎缩。寒武纪坦言:“华为海思未来与本公司在终端、云端、边缘端人工智能芯片产品领域均存在直接竞争。由于华为海思及其母公司为全国知名科技集团公司,其选择自主研发人工智能芯片产品使得公司IP授权业务收入下滑较大,而且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大量闲置资金如何处置?

上市以来的一个季度,寒武纪在投资者眼里已经不是一个“新物种”,股价的持续走低和日渐平稳或许会让投资者看到信心,在达不到市场预期时,寒武纪如何保持市值,发挥二级市场的融资作用是摆在寒武纪面前最直接的问题。

当然,不能否认客观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必然会影响到产品生产和销售。寒武纪发布财报时强调,其产品“思元290”市场推广与客户开拓不及预期,竞争对手比其更早抢得市场,并抢先进行客户导入,寒武纪自身销售网络尚未铺开。寒武纪的未来可期,但是公司无法在劣势中占据先机。

寒武纪大部分业务尚未全面展开,公司持有数十亿元闲置资金。据报道,寒武纪在上半年暂时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其银行理财产品余额高达31.40亿元。自从公司成立至今,寒武纪一直处于巨额亏损状态下却被资本热捧,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里,一级市场的余温仍然让寒武纪保留着优越感。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为过去几年对寒武纪期待过高时,寒武纪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数据才能最终影响市值。

AI芯片市场竞争加剧

寒武纪达一度到千亿市值巅峰因其占得先机,正因其起步于人工智能芯片行业方兴未艾之时,缺乏生态和绝对市场占有率,投资者只能将其定位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寒武纪距离芯片巨头的愿景还很遥远。

寒武纪CEO陈天石在创业4周年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寒武纪将直面来自国外巨头的压力。如今看来,英特尔、英伟达、AMD、ARM在软件生态布局以及市场占有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从应用场景来看,人工智能芯片分为云端、边缘端和终端。应用于数据中心的云端芯片英伟达GPU占有绝对市场优势,AMD也在参与其中;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手机、无人机以及其他智能硬件等终端产品,终端设备厂商已经走上自研芯片道路,寒武纪终端芯片的收入规模也在逐年减少;边缘端市场应用场景不足,针对复杂的应用场景需要专门的设计架构,边缘端市场属于尚待开发状态;

云端、边缘端芯片市场多被谷歌、英伟达等巨头垄断,早在2018年,谷歌就发布了用于边缘推理的微型AI加速芯片——Edge TPU,,英伟达于2019年发布了边缘AI超级计算机Jetson Xavier NX,以期为小型嵌入式边缘计算设备提供AI推理能力。国内云厂商也已经步入自研AI芯片之路,各大芯片厂商、通信设备厂商、IP厂商都瞄准物联网市场,并开始布局边缘计算应用。

寒武纪半年报显示,其研发的芯片项目的投入1.02亿元,但在打造用于视觉、语音、NLP等场景使用的推理基础系统软件上,寒武纪投入了1.05亿元,在训练基础系统软件上,投入了2400多万。AI芯片市场软硬并重已经是大势所趋,英伟达云端芯片广受市场认可,其软件系统就功不可没。由此来看,寒武纪在软件领域还大有可为。

所谓战争是巨头之间的战争,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现象并未出现在如今的AI赛道上,虽然未见寒武纪形成所谓的技术护城河,它只是按照创业公司的模式,按照自己的步调节奏,默默前行。寒武纪与巨头的竞争,并不意味着以卵击石。例如在边缘计算领域,寒武纪依然可以依靠技术优势深入行业场景,做好数据收集,发力模型训练,通过提升业务水平和能力在蓝海市场闯出一片天地。对巨头而言,AI芯片市场的角逐是一场不能缺席的战争。对寒武纪来说,则是生存和死亡的问题。显然,寒武纪需要更加利好的消息或者更具创造力的产品来提升投资者的信心。

巨头夹缝中如何求生?

科创板的政策为寒武纪打造了完美的避风港,最有利的政策莫过于企业不需要提升短期盈利而压缩研发投入,寒武纪在登陆科创板之前曾经对公司各项工作进行优化,并完善股权激励制度,这些策略也使其在竞争加剧的人工智能行业保证人才不流失。

先投入后产出是芯片行业的共性,半年报显示,寒武纪的研发投入达到27,739.22万元,同比增长109.06%,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18.10%。其“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以及“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分别为其他科创板企业的7倍和24.8倍,远超科创板平均值。这种不遗余力的研发投入能否被投资者一直认可?显然,投资者期待看到的是成熟的市场和生态,以及被客户广泛认可的优质产品。

巨头的入局会让AI芯片以及AI算法公司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作为前车之鉴,第一家AI芯片公司,美国的Wave Computing已经申请破产保护。中美两国的政策环境虽有不同,但是这不失为一个产业风向标,那些拥有海量数据、高额市场占有率、大量终端产品的科技巨头已经进入自研芯片市场,寒武纪需要用什么来继续描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这家创业公司的终局是被巨头抛弃还是被巨头收购尚未可知。目前来看,作为寒武纪股东的阿里早已开始自研芯片,资本是寒武纪的避风港,还是画地为牢?

拥有资本和技术双重加持的科技巨头从投资者变为竞争对手,寒武纪在国内市场面对的,是所有创业公司共同面对的问题,巨头拥有海量数据,对AI芯片应用的刚需会刺激他们从购买产品转为培育技术团队,摆脱对创新企业的依赖。从技术繁荣和产业发展层面来讲,巨头的收购或者企业并购并不会促进技术繁荣。寒武纪CEO陈天石也曾坚称,创立寒武纪绝不是为了被收购而成立的。

随着巨头们在AI开放平台方面的开放,大企业具有的先天优势会将平台能力开放出来,如此一来聚焦于细分领域的AI芯片公司的现有客户也可能流失。如果AI市场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宇宙大爆炸,巨头们则是一个一个日渐庞大的黑洞,彼此撕扯,彼此融合。

寒武纪的技术沉淀让它抢得了先机,但是在构建生态方面显然不具备优势。相比较而言,软件布局和生态影响力是科技巨头们的天然优势。不遗余力的研发投入和政策利好或许能让寒武纪得以保存市值,但是最早投身行业的AI芯片第一股能否率先扭亏为盈?这可能是时下的投资者们在审视寒武纪时最先思考的问题,也是寒武纪市场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

标签: 寒武纪

业界
移动互联网

©2003-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2 86 831 89@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