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点:长虹旗下多家上市子公司逆风飘扬

来源:家电网 | 时间:2022-11-02 08:54:38

秋收的10月,对于长虹来说同样是收获的季节,自10月18日,长虹旗下子公司中科美菱上市以来,长虹其他上市子公司的捷报不断传来,26日,四川长虹发布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四川长虹的营业收入约671.1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26亿元。其中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5%,这在今年整体经济环境下行的大背景,可以说是难得的成绩。


【资料图】

不仅四川长虹带来好消息,长虹旗下其他上市子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也可用逆风飘扬来形容。长虹能源三季报显示,长虹能源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4.51亿元,归母净利润1.41亿元;长虹美菱前三季度营收153.75亿元,净利润1.62亿元;长虹华意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9.13亿元,净利润1.45亿元。

多极长虹 逆风飘扬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受到多重冲击,一方面高温天气的影响波及到制造业,四川等地区限电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其次疫情在今年呈现出多点散发的趋势,国民消费受到抑制,此外,欧美滞涨拖累全球经济,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剧。

而从企业经营环境来看,在中国经济依然表现出十足韧性的情况下,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经济贡献率发生了调整,其中对制造业有重大影响的消费,在前三季度贡献率达到了41.3%,但同比去年下滑了接近2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企业面临需求不振的局面,这直接影响企业的营收。

尤其四川长虹的营收构成中家电占比达到了74.03%,加之四川长虹需要直面四川限电带来的影响,今年长虹面临的难题相较于东南沿海的企业来说,要更多更复杂。尽管如此,长虹依然表现出了十足的韧性,多家上市子公司业绩出现了不小幅度的增长。

有分析认为,长虹今年前三季度的整体开花,有多方面原因促成,一方面在宏观调控下,中国经济整体向好,尤其是第三季度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这导致长虹美菱在今年第三季度交出了单季净利润过亿的成绩,一扫上半年的阴霾。

不过更重要的是,长虹自身不断变革的内生动力。从长虹旗下的上市子公司构成可以发现,长虹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家电制造集团,已从传统家电厂商,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信息家电内容与服务提供商,再到“全球领先的物联网科技企业集团”进行了转型发展,历经多次转型,长虹已然发展成为集消费电子、核心部件等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跨国企业集团。围绕主业上下游价值链,长虹在冰箱压缩机、轨道交通电源、物联网模块等多个产业持续布局,已形成近十项中国冠军甚至世界冠军。

除了四川长虹和长虹美菱仍然以家电为主业,占据家电行业第一梯队之外,长虹华意、长虹能源、中科美菱等上市子公司,均为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其业务涵盖了当前颇具发展前景的医疗、新能源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长虹华意与长虹美菱形成了垂直产业链,彼此互相哺育,协同壮大。

以变革打开高质量向上路

通过内部孵化、外部收购以及战略合作,所形成的多元化布局,拥有四川长虹、长虹美菱、长虹华意、长虹佳华、长虹能源、中科美菱等多个增长极,长虹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向上发展的道路。而这是成果,并非成因。

对于长虹来说,“改”才是基因。一直以来,长虹不断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投身于时代的潮流之中,这使其养成了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时代的本能。尤其在进入2018年后,全球经济的颓势已经显现,从国家至企业,需要进行一次自上而下的变革。国家层面提出国有企业三年行动,而长虹则又经历了一系列“机制变革”。

2021年,长虹控股集团明确发布实施《长虹控股集团公司变革方案》坚定了集团机制改革的方向和道路。战略层面上,长虹进一步明确“国有资本投资控股”定位,推动公司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型、由经营管理向投资控股转变。由此,集团搭建起“若干上市公司和新兴产业”为主的扁平化资本和管理架构。

在产业拓展方面,长虹极其重视传统产业的再生。长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授权经营有效激发传统产业的团队活力,持续开展员工持股工作,进一步健全了“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长效激励机制,推动新能源、爱联、格润、华丰等十余家子公司实现内部的再创业。以上动作成效如何,从今年长虹旗下上市子公司的业绩表现中可见一斑。

长虹的变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整体性变革,通过战略升级和产业拓展,长虹的“底层设计”已经完成,在“执行层面”则需要更多的人才,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手段,推动集团整体向前。

在人才层面,今年长虹尤为求贤若渴,今年长虹历史上首次面向全球大规模高薪外聘高层次人才,涉及智能家电、人工智能、大数据、半导体、计算机存储、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工程类和管理类等72个岗位,年薪酬总计达1亿元。长虹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广纳全球贤才,并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了产业升级的进程,贯彻了改革开放的精神,也为其他国企提供了转型的样板。

人才的聘任以及技术研发体系的建立是同步进行的,2021年,长虹控股集团发布实施《技术平台改革方案》,形成了“三个灯塔实验室+四个创新研发中心+多个外部联合实验室”的长虹中央研究院,面向未来前瞻性、共性技术研究和外部科技资源整合的平台定位更加清晰。

具体到细节上,长虹从产学研一体化以及创新激励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满足研发人员的薪资要求,与此同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大、中物院等高校、院所、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这两个举措都是必须的,其中推动产学研走向一体化具有重要的前瞻作用,一方面能让企业源源不断地获取创新成果,另一方面,企业也能将经营中收获的信息反馈给高校以及科研中心,避免科研机构出现闭门造车,脱离现实而创新的问题。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不断地推动着长虹向更顶部的目标前进,成为国家产业升级的一股重要力量。

业界
移动互联网

©2003-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1 46 76 11 3 @qq.com   浙ICP备202201651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