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超九成肿瘤医生需二代测序报告解读支持,国内将发布首份共识

来源:扬子晚报 | 时间:2022-04-11 08:09:55

“精准医学的前提就是精准检测,之前我们对二代测序(NGS)达成了一些标准化的共识,但是如何解读这份报告,国内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在4月8日举行的《肿瘤二代测序临床报告解读共识》暨第二次NGS全国调研项目发布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生物标志物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如是谈到肿瘤精准医学发展目前的瓶颈之一。

由CSCO肿瘤生物标志物专家委员会组织撰写的《肿瘤二代测序临床报告解读共识》(下称“《共识》”)将于近期正式发布,而在此前的2021年,CSCO肿瘤生物标志物专家委员会组织撰写并已发布了《二代测序临床报告解读指引》(下称“《指引》”)。吴一龙表示,最新这份《共识》实际上是针对《指引》的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希望《共识》的出台,能够指导中国走上一条崭新的精准医学之路。”

实际上,在《指引》发布之前,CSCO肿瘤生物标志物专家委员会还共同发起了中国首个肿瘤NGS大规模调研。《共识》的执笔组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张绪超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这几年里,特别是在大型三甲医院,肿瘤临床医生对于NGS的认识和应用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张绪超谈到,很多医生从原来的不知道NGS检测内容到底有哪些,慢慢地成为了专家。此前的肿瘤NGS大规模调研显示,NGS已成为中国临床肿瘤医生常用检测工具,“大于30%的肿瘤科医生每月NGS检测量超5个,这说明NGS已经成为临床实践的一部分,未来检测量会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则是,“中国超过90%临床医生需要NGS报告解读支持。”

上述情况在欧美发达国家也类似存在。张绪超提到,同时期美国的数据也显示,“51%左右的医生也需要NGS报告解读支持。”张绪超认为,当今的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因此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服务其他专业。他一再强调,“NGS不是一个简单的生化检测,它是一个系统工具,其报告覆盖了很多临床肿瘤和基因基因突变相关知识,所以这方面的解读支持需求比较大。”

基于上述现状,CSCO肿瘤生物标志物专家委员会此番再次对《指引》进行迭代升级为《共识》,旨在进一步规范NGS报告解读方法,提升临床专家报告解读能力。据介绍,《共识》从临床靶点或驱动基因相关体细胞变异注释及解读、NGS报告解读及临床决策和可报告范围及质量控制3个方面对NGS临床报告解读作以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靶向药物的不断上市以及NGS检测技术不断进步,仅仅使用DNA检测已经无法满足所有的临床需求,《共识》增加了RNA测序的推荐,并纳入了融合变异、外显子跳读等变异形式的临床解读,对复杂变异形式提供解读指导,助力临床精准诊疗。

此外,紧跟临床热点应用,《共识》增加了同源重组缺陷(HRD)及微小残留病灶(MRD)等相关解读内容,来更好地覆盖可以让患者获益的检测内容。

张绪超举例谈到,NGS报告是一本厚厚的小本子,“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如何在短时间内得知NGS检测报告是否可靠,以及如何在繁杂的内容中快速获取到最为关键的信息,目前看来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其次,从NGS报告中得到的信息能不能用于临床实践,也是大家比较存疑的部分。”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在一个上午可能要看几十个病人、几十份NGS报告,“我们光看一份报告,仔细解读就花很长时间。”张绪超进一步表示,“我们制定NGS报告的初衷就是帮助医生快速的帮助临床医师梳理NGS报告解读逻辑,快速抓取关键信息,助力医生更加规范化地把NGS落实到临床精准诊治当中去,造福于患者。”

他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近年来,临床肿瘤医生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主要的一些转变关键点包括,医生考虑的因素是首先这个技术可不可靠,这方面现在关注得比较多;也关注到了其中具体的一些参数,比如说基因检测数量有多少、测序深度有多少、起始投入的DNA量有多少,甚至病理的肿瘤细胞含量有多少,肿瘤医生都会去看,因为他知道这些对他们来说是很关键的因素。”总体来说,尤其是大型医院的临床医生,对NGS的认知越来越深刻。

另外一方面,“原来大部分医院的NGS检测都是外送,现在很多医院都有了自己的平台和团队在做NGS检测。”张绪超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院内开展NGS能力的提升,同时体现出的是这一系统工具和临床团队的紧密结合。“把NGS的平台检测真正纳入到临床实践当中去,跟其他的临床肿瘤学科融合在一起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变化。”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NGS最初临床应用在于晚期肿瘤患者的靶点诊断,发展至今,其已基本覆盖了肿瘤的全程管理。

燃石医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汉雨生对澎湃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NGS从最开始的基于组织伴随诊断扩展到基于血液的伴随诊断,再扩展到MRD和早筛早检方面,“这些技术在过去几年里是突飞猛进的进展。”目前的现状是,“NGS在伴随诊断方面相对成熟,在一线、二线城市里面,大家已经见得比较多了。像MRD和早筛早检,其实还处于比较早的商业化时期。”

所谓的MRD,指的是微小残留病灶。张绪超解释道,所有影像学工具看不到病人身上有肿瘤病灶的时候,实际上病人的循环血或者是组织当中存在少数的肿瘤细胞,“新的分子层面的技术是可以探测得到的,我们检测到这种疾病状态就叫做MRD。”他提到,分析MRD是否存在,所依托的技术有很多种,其中一种重要的技术就是基于血液DNA的二代测序技术。

对于MRD的作用,张绪超表示,“实际上是帮助我们在以手术根治性为目的的患者人群当中,及早地判断某些病人有可能要复发,这种复发的预警帮助我们临床上有可能选择及早干预,有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当然,对于这项国内外研究都非常火热的技术,张绪超提醒,“不能随便一个病人就术后应用MRD,我们要考虑到MRD一定要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这也是MRD没有大规模应用于临床的原因,更多处于临床研究的过程当中。”

汉雨生认为,NGS未来也将在患者生命的早期发挥更大的作用,“精准医疗在从晚期患者向早期患者移动,MRD也可以帮助更多的早期患者。通过肿瘤的早期发现,加上MRD这两个武器,我们希望能使更多的肿瘤患者能够在早期发现并且得到更精准的治疗,从而延长五年生存率。”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贺梨萍

标签:

业界
移动互联网

©2003-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2 86 831 89@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