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科技周首日,紫台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来源:扬子晚报 | 时间:2022-05-22 05:57:00

在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和中国科学院第十八届公众科学日到来之际,围绕“爱科学 向未来”和“走近科学 你我同行”等主题,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紫金山园区组织开展了一场天文秘境探索之旅:参观天文科研设施、欣赏古代天文仪器、聆听专家讲座、走近观测室,通过望远镜亲手绘制太阳黑子图像,与公众一起探索宇宙自然,普及科学知识,启发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激发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让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种子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

活动开始前,参加活动的小学生在家长陪同下扫描场所码有序进入园区,按照要求签到后来到紫金山天文台标志性建筑-大台前合影。然后在樊莉平老师带领下开始参观紫金山园区。“紫金山天文台建成于1934年,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首批十大科技旅游基地......”,樊莉平老师娓娓道来。沿着台阶拾阶而上,穿过写有“天文台”三个大字的中式牌坊,就来到了60厘米反射式望远镜圆顶里,这是1934年从德国蔡司公司购置,是当时远东最大的望远镜,1955年张钰哲先生用此发现了3960号小行星,这是中国人在本土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该望远镜在新中国天文发展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室外展陈区陈列着一批明清时期天文仪器,首先是天球仪。樊老师说天球仪最早源自东汉张衡发明的浑象,这架天球仪是建造于清朝,直径1米,球面上镶嵌有1449颗恒星,展示了三垣二十八宿以及银河等的位置,用于演示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浑仪和简仪建造于明朝正统年间,将近有600年的历史,用于观测恒星,测定恒星的位置,是我国仅存的至今还保持完整的大型古代观测仪器,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艺术高度结晶的产物。圭表的历史最为悠久,园区内陈列的圭表建造于明朝正统年间,主要用于测定一年的长度和划分二十四节气。

由于今天刚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节气,中午12:01分,表的影子正好投射到圭面的正中央,樊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观看投影,讲解小满节气的知识。参观环节的最后是到陨石馆,这里收藏展示了各类珍贵陨石20余块,小朋友近距离触摸这些天外来客,甚是兴奋,樊老师说这些陨石中有些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因为陨石身上携带有太阳系起源的一些重要信息,科学家正是通过研究它们,逐步揭开太阳系起源的奥秘。

参观结束后,大家来到报告厅,聆听青年科学家赵玉晖博士为大家带来的太阳系时空巡游的科普报告。报告从一段动画开始,集中展示了报告的主角:太阳和八大行星,接下来赵玉晖博士一一展开介绍了构成太阳系的天体: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和彗星。报告里面穿插很多视频和图片,近距离展示了太阳系八大行星,尤其土星光环,画面很是震撼,小朋们完全沉浸在其中。报告最后是小天体探测任务的内容,介绍了人类为了弄清楚太阳系起源问题所做的探索,以及为了走的更远所做的努力。

最后是走进观测室通过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在这个环节,小朋友们可以看到望远镜显示下的太阳黑子长什么样子,在周团辉博士的带领下小朋友自己给太阳黑子画像。周博士说“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这就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常规观测不仅让我们认识到太阳黑子自身的变化规律,同时也揭示了太阳上的其他现象和规律。”拿着自己亲手绘制的太阳黑子图像,孩子们高兴极了。

不知不觉中天文探索之旅活动结束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他们表示收获很大,从活动中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和魔力,今后要加倍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也要做科学家,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 陈向阳

校对 王菲

标签:

业界
移动互联网

©2003-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2 86 831 89@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