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浪微博进化全过程(2)

投稿人/来源: TechWeb | 2010-12-10 15:09 | 新浪微博

  完美的时机?

  在新浪内部人的感觉中,这一次的大蜕变可能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起始时间点,因为不同位置的人意识到蜕变开始的时间点并不一样。曹国伟认为现在的局面是从2006年他出任CEO以来,成立互动社区事业部开始的。而陈彤、王高飞和彭少彬等新浪高管,可能由于各自分管的领域或专业视角不同而略有差异——他们有的认为是从名人博客开始的,有的认为是从未推广的SNS产品新浪“朋友”开始的,还有的认为是从2009年5月的成都战略会决定做微博开始的。

  但是,2009年8月28开始内测的新浪微博的确赶上了一个中国互联网时代更迭中的绝佳时机。那个时间点正好是一个空白:饭否、叽歪、嘀咕等微博监管上遇到问题;搜狐当时走在SNS的路上,并未看好微博客路线——这并不奇怪,因为新浪都在担心微博可能只是一个有点小的机会;当时腾讯的微博产品“滔滔”几乎停滞。就在别家犹豫拿掉这个产品,或者只是作为自身平台的一个功能存在时,新浪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也抓了一个空档。

  显然,时机的到来总是有偶然性的,但那前前后后的经验积累、产品试错、团队和文化建设、对商业模式的理解,才是决定变革成功的必然因素。

  新浪的媒体基因无疑在抓住微博机会的过程中给新浪“正确的前三步”打了底。新浪一直是中国互联网媒介通道的引领者,而整个互联网新技术的普及实际上在重构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链条,新浪客观上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媒介形态的变化首先体现在新浪自身的博客产品上,比如逐渐多起来的博客内容上到新浪门户首页,越来越多的爆炸性消息来自社会化媒体。陈彤的“后门户时代”论也是基于此,即强调新浪必然要在媒介形态从割裂向社会化演进过程中做出自己的探索和尝试。只是陈彤讲出“后门户时代”的时候,新浪已然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新浪的探索从2006年曹国伟上任CEO就开始了。王高飞回忆,当时曹国伟做了一个在新浪内部来说有点大的动作,即把博客从运营部剥离出来,放到新成立的互动社区事业部。众所周知,当时博客是通过运营部的编辑们一个个拉名人开博,一步步推起来的,是新浪颇有社会影响力的产品。但曹国伟和陈彤其实都认识到博客的Web2.0本质——博客不仅是私人的,也是公共媒体。博客上的发言会通过网络传播造成巨大社会影响力,博客其实是社会化媒体的组成部件。

  但当时的剥离还是在新浪内部多少造成一些震动和混乱,毕竟刚刚成立的互动社区事业部没有什么主打产品,而博客这一重要资源的导入才让这一部门变得有名有实。接下来做的事情是在互动社区事业部做试验,“保留节目”当然是给新纳入该部门的博客产品升级一些互动功能,也包括原有的一些桌面互联网产品,比如播客、邮箱等的改进。更重要的是一系列创新节目在这里开始探索,比如后来被放弃的新浪“朋友”。

  “朋友”虽未被大众用户熟知,但新浪互动社区事业部也是曹国伟重点进行的一次探索。只不过当2009年初,研发部门将集中了相册、视频分享等几乎所有SNS网站功能的产品设计方案放在曹国伟面前时,他最终选择了放弃。在他看来,互联网产品一定要是一个区隔明确和简单就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东西,这样的产品“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传播力很强的、能发展起来的东西”。可是不得不承认,在当时新浪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能力并不具备特别的优势。

  新浪“朋友”不是新浪内部第一个停掉的产品,所不同的是,以前都是经过了推广,后来发展势头不好自然被边缘化的。而“朋友”是曹国伟上任后主导的一个SNS方向的尝试,最终也是曹国伟决定“不要推广,直接放弃”的一个产品。

  但新浪“朋友”建立的以人为中心的产品基础并没有被放弃。“没有新浪‘朋友’,微博也不可能不到两个月就上线。”王高飞说。这也成就了一个不同于美国Twitter的、中国本地化的微博产品。和前者最大的不同是,新浪微博的底层是基于SNS模式的关系底层,通过转发的信息可以追踪到每一个转发的用户,Twitter却是通过复制粘贴加“RT”标签转发,追踪用户存在困难。这点无疑给新浪微博增加了更大的社交网络的附加值,微博的成功也一下子改变了“人们从来不登录账户看新浪”的习惯,算是新浪“朋友”SNS试错的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收获。

  一个公司的所有尝试最终都要通过商业模式的建立来实现,新浪也不例外。新浪的黄金广告位永远不够,每季度上亿美元的收入中有8000多万美元来自广告收入,绝大部分是传统网页展示的品牌广告。过度依赖这种收入模式便是新浪传统门户模式最明显的问题。它一方面说明新浪的门户品牌优势,一方面也说明作为资讯门户的新闻模式势必要遵循上述路径演进。新浪进入“后门户时代”只是个时间早晚问题,而不是进或不进的问题。而当技术产品都已具备条件,又找到符合自身基因、能轻车熟路操作的切入点时,整个商业模式的构架条件实际上就差强有力的团队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单页阅读

编者导读

楚风

新浪微博太火了。这不仅仅体现在其已经成为社会现象,更体现在其对新浪自身的改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