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们隐退江湖 生命科学的世纪来了吗

来源:财经天下 | 时间:2022-05-05 12:53:35

大佬们正在逐渐隐退江湖,意外的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涌向了生命科学领域。

去年10月,在卸任搜狗CEO时,王小川发了一个内部信称:“往后二十年,希望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尽一份力。”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下一个星辰大海也是这里。他在2021年发给股东的信中说,“想去做一些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张一鸣也曾在这一年退休时真诚地感慨,“虚拟现实、生命科学、科学计算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现黎明之曙光,”卸任字节跳动CEO的他,决定以十年为期,持续参与到这波科技变革的浪潮之中。他特别表示,字节跳动目前正在探索教育公益、脑疾病、古籍数字化整理等新的公益项目。

探索人类奥秘成为了老板们的新执着,但又是什么因素推动着他们迈向这个虚无缥缈,且投入无尽的领域?

“生命科学的终极问题之一是长寿或者永生,在这个问题上,时间其实是最大的敌人。随着时间推进,变异会积累,最终就是疾病和死亡。”中科院生物学博士李雷这样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4月初,天眼查信息显示,由广东辛选控股有限公司、卢柏文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90%、10%)的领汇(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4月底,华为分析师大会上,生命科学议题多次出现。

难道是,属于生命科学的世纪真的来了吗?

科学狂人们的新赛道

互联网公司的一号位在这几年几乎是洗牌。

人们期待着二号人物的登场,同时也关注着一号人物“退休”后的去向。这之后,这三位在不同的领域早已各自为王的创始人,不约而同相遇在了追求生命科学的道路上。

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的概念相似,相比于生物科技来说,生命科学的范围更大,涵盖的范围更广。如果说生物科技仅仅聚焦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那生命科学则更多是从宏观角度讲述人类的“生老病死”。

42岁的黄峥,不善言谈,沉默低调,但其对生命科学的向往早在许多年前就显露出了蛛丝马迹。

在他创业时期写的文章《读罗素:幸福与对自由的贪婪》中,黄峥提到,自己对科学家的萌芽诞生于中学时代,后来他也会思考“我思故我在”一类的哲学问题。

在另一篇文章中,他又将佛学、量子力学和AI一同纳入逻辑中并行思考,“人类往往却又是越缺什么想要什么,缺胳膊想要胳膊,缺腿想要腿,人生终将逝去,却常求长生不老。”

他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谈论过自己对科研梦想的追逐,在一次采访中,他曾说,“除了拼多多,我最希望在未来能转型成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人员”,在他看来,从事非营利的科研工作对人类的贡献将会更大。

似乎是为了彰显诚意,黄峥在拼多多的持股比例也在逐年下降。2020年4月,黄峥在拼多多的持股比例占43.3%,为公司的最大股东,到了2021年3月底,黄峥的持股比例已经降至28.1%。

2021年3月,在发给董事会的股东信中,黄峥在谈论到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时,他还具体提出了控制农产品重金属元素、素鸡2.0以及蛋白质机器人几个很具体的科研设想。

就在递交辞职信的同一天,黄峥和其团队设立了繁星科学基金,并宣布该基金将在未来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助1亿美元,用于进行计算与生物、医疗、农业、食品等交叉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前沿探索。

卸任后的黄峥更是减少了曝光,想要找到他只能透过媒体报道的只言片语。《晚点Latepost》曾报道,黄峥透露他正考虑申请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学相关课程,也有内部人士称,黄峥的办公室仍然保留,但他本人已经许久没有来过公司。

现在的黄峥仍然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有知情人士表示,卸任后的黄峥仍然在管理公司的部分事务。

相比之下,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的退休则没有黄峥来得利落,即使已经远离江湖,但江湖上仍有他的传说。

就在今年4月8日《财富》发布的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单中,39岁的张一鸣名列第二,超越了曾毓群、马化腾、马云等一众大佬。

在张一鸣的内部信中,他坦诚地讲到三年自己没有进行太多的学,希望自己在离职后脱离开CEO的工作,从而相对专注学知识,系统思考,研究新事物,动手尝试和体验。同时他还表示,自己对教育公益、脑疾病、古籍数字化整理等新项目有了一些新的兴趣。

张一鸣对生物科学的热爱诞生于高中,他曾在一次公开对话中表达了自己对生物科学的崇拜,“生物从细胞到生态,物种丰富多样,但背后的规律却非常简洁优雅,这对于你设计系统或者看待企业经济系统,都会有很多可类比的地方。”

而字节跳动年的战略布局也频频涉及生物科技领域。2021年初,字节跳动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宣布招聘AI Drug领域人才,进军医疗AI业务。2021年底,字节跳动投资了专注于DNA合成技术的迪赢科技,持股比例达到了2.73%。

距离张一鸣宣布退休已经过去了快一年的时间,这一年他出现在公开场合的次数越来越少,同时也陆续卸任了字节跳动旗下多家关联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据《晚点Latepost》报道,张一鸣已不再参加公司内部双月会,不再参与公司日常管理,但他还会时不时提出产品反馈,参加一些关于生物和教育的讨论。另有内部人士称,因患有强直脊柱炎,张一鸣期也在接受有关方面的治疗。

第三位高调登场的大佬,是搜狗创始人王小川。

在2021年10月份发出那封告别搜狗的长信前,王小川曾与母校清华大学的科研大佬们有过深入的交流。那时,他就打定了主意把接下来的创业方向放在生命科学领域。

在那封信中他坦言:“往后二十年,若能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尽一份力,为大众健康做一点贡献,生命就更有意义了。”

王小川的执行力似乎也很强,早在从搜狗离职前的三个月,他就着手准备进军生命科学领域,并成立了北京五季健康咨询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健康咨询(不含诊疗服务);技术服务以及计算机系统服务等。

在成立健康咨询公司的一个月后,王小川还投资了一家名为“热心肠研究院”的肠道医疗技术开发商。在辞职后的第四天,王小川就参与投资了AI口腔健康服务商DeepCare。

在企查查上,王小川关联企业分布最多的是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目前已有13家企业。他通过天津海峡信息技术合伙企业间接持股的企业,有广州正安中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大众益康科技有限公司,这两者的主要经营范围均为医疗、健康业务方面。

相比于不紧不慢的黄峥和张一鸣,年龄要比他们大的王小川,节奏显然要快得多。

为何大佬爱“炼丹”?

为什么互联网创始人们纷纷走向了追求“长生不老”、“探索大脑”的道路上?事情看起来并没那么不靠谱。

盘古智库分析师江瀚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一直有一个说法,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其实对于这些互联网大佬来说,他们转型去投资生物科技,一方面更加看重的是生物科技对整个人类的重要,另一方面则是看中生物科技发展以后能够拥有的巨大红利。再者就是,企业家做生物科技也是他们将赚钱与理想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李雷认为,这种转型也与互联网目前面临的困境有关。“比如我们所谓的人工智能,其实和人的智能,基本不相关,我们只不过是努力让机器看起来像人而已,让机器的行为表现出和人的逻辑像,但是人的逻辑到底是如何,人的大脑到底如何运转,对于所有人来说是个黑盒子。”

在这种困局下,去回归生命的本身,探索人类大脑的逻辑,或许是一条能够推动技术发展的出路。

从另一方面来说,互联网大佬们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关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术的发展。李雷表示,目前生命科学的投资基本上是靠相关部门,但基础投资总体上是有限的,覆盖范围也很有限。事实上,要想让一个学科起飞,商业的介入是必然的,这样才能良循环,否则就难以崛起。

但人们目前能在市面上看到的绝大多数商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医药美妆等领域,对于生命科学投资较少,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生命科学刚起步,充满太多未知,导致很难按照投资者的计划和期望实现。

2013年时,辞任阿里巴巴投资业务副总裁的刘必佐,选择成为西比曼生物的CEO。

在谈到自己的这段转型经历,刘必佐曾解释,“上世纪末,由于看到了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兴盛,我放弃了薪资更高的会计事务所加入了微软;2009年又因为看到电商领域的前景来到了阿里巴巴;我觉得接下来的几十年,生物科技领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所以我才做出了加入西比曼这个新兴生物科技公司的决定。”

2014年,西比曼生物成为了首个在美上市的中国细胞治疗的生物科技公司。如今的西比曼生物在2021年初完成了私有化退市,最新一轮融资出现在2021年9月,西比曼生物共获得了来自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红杉资本、云锋基金共同领投的1.2亿美元融资。

现在,新的时期已经到来。

雷·库兹韦尔曾在其著作《奇点临》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技术发展一旦趋“奇点”,就会撕裂人类历史结构,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包括解决环境污染、世界贫困以及饥饿等问题,甚至还可以超越人的生物限度,实现长生不死。”

不过也有人并不赞同用科学的方式让人类变得“长生不老”。特斯拉CEO马斯克就曾在期的一期采访中说道,不应该尝试让人们活得很久,因为这可能会导致社会思想的僵化。如果人们没有死亡,他们就依然会充斥着老旧的想法,社会也就不会进步。

而未来的奇点是否会降临在“生命科学”领域上,也充满着不确定

李雷认为,人类的终极问题依然是生命科学问题,只不过一旦有奇点,那一定不是生命科学的进展,而是基于数学、物理和化学为基础的确定体系对于不确定体系的计算。

“生命科学可能成为一个技术奇点,但不会是唯一的技术奇点。下一代科技革命的方向在什么地方,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是没人能够给出绝对值的。”江瀚说道。

他们的结局会走向哪里?

在这些人之前,早有人对生命科学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兴趣,但他们的走向并不一致。

2013年5月,辞任阿里巴巴集团CEO时,马云也觉察到了生命科学的魔力。他成为了全球“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的捐助人,该领域专注推动生命科学的突破研究。马云曾对健康赛道无比关注,但在如今,其对这些理念的执着恐怕早已消云散。

在华尔街做程序员时就对生命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李彦宏,在2020年姗姗来迟。2020年9月,李彦宏成立了生物计算公司百图生科,仅在两个月的时间,就推出了全球首个mRNA疫苗的基因序列设计算法。随后在2021年7月,百图生科又完成了上亿美元的A轮融资,定位于生物计算引擎驱动的创新药物研发台型企业。

2021年11月的百度人工智能大会上,李彦宏曾信心满满地介绍了百图生科的新成绩:“新冠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被寄予厚望。mRNA疫苗是一种可以大规模快速生产的新型疫苗,但设计出稳定的mRNA疫苗序列难度极大,限制了这种疫苗的广泛应用。百度推出mRNA疫苗序列设计算法,可以在短短十分钟内找出稳定的疫苗序列。”

在海外,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曾在2017年成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主要研究脑机神经接口。据马斯克在今年4月25日的分享,该公司有望在2022年底前进行人体试验。

“中国互联网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巨头”陈天桥,在2004年完成盛大赴美敲钟,并在上市当年以88亿元的身价首次挤进了《胡润百富榜》的前三名。

但在6年后,陈天桥却选择将盛大私有化退市,将自己名下的股份全部售出,消失在当时还是一片蓝海的互联网领域。将盛大卖出后的陈天桥,把全身心投在了脑科学领域的研究上。据传,这个转变与陈天桥是一名重度焦虑加惊恐发作患者有关。

“最严重的时候,大概有3个月,每天傍晚看到夕阳下山,就觉得这是自己活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天,最后一次看到夕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陈天桥回忆道。

此后的陈天桥便马不停蹄地约见一个又一个脑科学家,据他所说自己会见的科学家已经超过了300个。在不断的交叉印证下,他选择拥抱了人生的第二个赛道:脑科学。“死亡和痛苦应该是我们未来的研究重点。”陈天桥说。

2016年,陈天桥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捐赠了1.15亿美元,这笔资金将用于大脑基础生物学研究。同年,陈天桥在中国建立了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转化中心(TCCI),计划投资10亿美元用于中国的脑科学研究。

陈天桥的脑科学投资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2021年,TCCI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签约成立了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实验室,下一步将实现人工智能与精神研发相结合。

相比于早几年前大佬们的孤芳自赏,资本的入局,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赛道的逐渐成熟。

红杉资本的中国合伙人沈南鹏,是刚发布的福布斯2022年全球最佳创投人榜中,唯一一位进入前3名的中国投资人,而他也是生命科学投资领域的一大爱好者。

据统计,红杉资本中国2021年共完成92起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项目,均四天就投出一个。仅在2022年前四个月,红杉中国就参与了7个生物科技项目的投资,其中包括颐坤生物、博志生物、血霁生物、凌意生物等生物科技公司。

投资过腾讯、京东、美团的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对于生物科技赛道更加关注。在2020年的港交所生物科技峰会上,张磊曾指出,在投资生命科技股上,自己信奉“长期主义”,以长线心态投资,并认为生命科技股带来的价值远大于资本本身。

张磊曾表示,高瓴资本从2012年就开始投资生物科技领域,目前已经在该赛道上花费了将1200亿元。

《2021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总额达到创下历史新高的2192亿元,同比增长32.84%;同时融资交易数量达到1362起,同比增长77.57%。

星辰大海这个渺茫的赛道,正在吸引更多大佬前赴后继。

黄峥是杭州人,中学读的杭州外国语学校,从小接纳了包容、多元、开放的学环境。大学保送了浙江大学的混合班,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竺可桢学院前身。能进这个班的都是保送生和高考分数很高的人,被选拔出的人前两年不分系,教材用最难的、老师用最好的,资源全部集中在这里,每年还有一定的淘汰率。黄峥在这个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大三时,黄峥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黄峥毕业后去过美国读书,在这一期间通过MSN认识了丁磊,丁磊想挖黄峥,但没能成功,还把他推荐给了段永。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了,黄峥的每一段创业经历都与这位导师密不可分。

拼多多上市时,黄峥说过一句话,“财富暴增对我是个负担”,拼多多内部员工也称,做首富不是黄峥想要的。

有人称黄峥为诗人,因为他颇为喜欢研究哲学。

有些类似的是,张一鸣早已历经了波澜壮阔的商业征途,他的星辰大海一度是全球化。在这个梦想里,全球下载量超30亿、月活达到10亿的TikTok是最为闪耀的一款产品,屹立在无数中国企业倒下的西方市场,让Facebook等海外巨头无法复内心。

相比较之下,抽离搜狗一身轻的王小川显得更为活跃,尤其是在社交台上。

4月,他转发微博为母校清华庆生;2月,王小川还在微博上讨论上海的防疫政策;1月份给苹果手机出货量第一的微博投了票。而在这三条微博之前,就是他在2021年10月份发的一封告别搜狗的长信。

当这些互联网大佬们纷纷转型走上生命科学的道路,有人调侃道“原来互联网的尽头真的是生命科学”。

然而也有学界人士对生命科学的未来反向押在了互联网上。中科院生物学博士李雷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自己接触越多,就越会认为,从根本上解决生命科学的问题难度非常大。

“我们生命科学的终极问题之一是长寿或者永生,在这个问题上,时间其实是最大的敌人。随着时间推进,变异会积累,最终就是疾病和死亡。我认为基于互联网的未来,让人的意识存在于互联网上,可能会是个好的思路。”(张继康)

业界
移动互联网

©2003-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2 86 831 89@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