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报丨共享经济经历“七年之痒”

来源:家电网 | 时间:2023-06-26 08:41:11

2016年,当ofo的CEO戴威看着楼下的人们踩着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在楼宇间穿梭,发出“终有一天,我们今天的ofo会和Google一样,影响世界”的豪言壮语。当时,冠以“共享”之名的种种事物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共享充电宝、共享空调、共享休息室;甚至连男朋友、女朋友都可以“共享”。


(资料图片)

好景不长,当年发出豪言壮语的戴威,如今欠着1600万中国人的押金,在美国重新“创业”;而共享经济的风口早已成为历史,倒闭的浪潮刮倒了一个又一个企业,资本退却之后留下的只剩一地鸡毛和还不完的债务,而留存的那些,无非是苟延残喘……

就这样,共享经济在它的第七个年头,迎来了“七年之痒”。

忍不住的“提价痒”

共享单车价格翻倍,共享充电宝好借难还,共享民宿毁约涨价……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共享经济领域乱象登上热搜榜,受到广泛关注。一些消费者在受到“伤害”后,直呼共享经济为“共享刺客”。

资本退潮后,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等原本经济实惠的共享经济产品和服务,连续出现“涨价潮”,一些企业还存在随意乱扣费、强推虚假广告、超限获取个人信息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以共享充电宝为例,有媒体公布调查数据显示,共享充电宝的租借价格每小时已由最初的0.5元至1元普遍上涨为3元至6元,在车站、热门景点等场所的价格甚至可高达每小时8元至10元,几小时租借费用即可买一个新充电宝。杭州市消保委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成受访者表示共享充电宝价格比预期的偏高,84.7%受访者觉得近几年充电宝的计费价格上涨厉害。

而共享经济的“主力”——共享单车近期也纷纷宣布涨价,部分起步价从1.5元/30分钟,调整为1.5元/15分钟,价格翻了一倍。

然而,价格上涨并未带来服务质量提升,相反,价格不透明、弹窗广告泛滥、盗取个人信息等屡有发生,不断拉低用户的消费体验。有用户反映,在租借“来电”等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时,在等待界面、归还界面,每一步操作都会有不同的广告弹出,最多时整个屏幕有四种不同的广告。一些弹窗广告利用抽奖等套路,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有行业人士认为,一些企业在上调价格后,服务品质却未跟上,让消费者感觉“被收割”。

提价背后的无奈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38320亿元,同比增长约3.9%。但是,共享空间、共享住宿、交通出行三个领域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出现显著下降,同比分别下降37.7%、24.3%和14.2%。

这和现存的共享经济公司运营模式有关,无论是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又或者共享充电也好,它们通过囤积大量物产,然后进行租赁。因此这些公司需要收取押金来回复自己的现金流。同时前期准备的物产和物产日常的维护费用对公司造成非常巨大的压力。这样的“烧钱”运营模式,非常需要资本的投入,但是资本如今去哪了呢?

中商情报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共享经济投融资数量和金额自2018年起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投融资数量从2017年的275起下降至2021年的24起,同期投融资金额也从2197.86亿元缩减至456.79亿元。在资本市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股价从最高的10美元/股跌至近期的1美元/股左右,反映出资本对共享经济的谨慎态度。

资本不给共享经济企业注入新血,企业自然很难维持日常的经营运转。那么企业就会将成本压力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涨价,也就成了共享经济难以避免的“七年之痒”。

面对涨价的共享经济,消费者却是有选择权的。而他们的选择,最终会决定一家共享经济企业究竟是走向稳定,还是走向覆灭。当低价战略已成往事,决定用户是否愿意继续使用相关服务的,便是企业能否提供符合用户心理预期的优质服务。而这一点,是习惯了以“烧钱”方式攻城略地的新兴企业们,必须尽快学会的一课。对消费者而言,他们不得不适应新的价格;对企业而言,他们同样必须适应消费者的全新预期。毕竟,双方自愿才能形成交易,今天的共享经济确实为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距真正令用户满意,无疑还有不小的距离。

标签:

业界
移动互联网

©2003-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1 46 76 11 3 @qq.com   浙ICP备202201651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