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快乐!收到“宇宙级祝福”的这位老人,是谁?

来源:扬子晚报 | 时间:2022-11-18 05:47:40

今天,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第三次出舱,圆满完成全部既定任务。

在茫茫太空中,航天员还特别发回一段“宇宙级祝福”,为90岁的王永志院士庆生。这位老人是谁,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钱学森: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说的办!


(资料图)

他,“两弹一星”工程重要技术骨干,我国载人航天开创者之一,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任总设计师。

“国家得有强大的国防,叫别人不敢欺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王永志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1957年,在苏联留学的他改学火箭导弹设计,从此命运与中国航天紧紧相连。

1961年,29岁的王永志回到祖国。当时,我国航天事业蹒跚起步,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航天人克服种种困难,自主设计制造火箭。王永志也毅然走进大漠戈壁,加入“创业”行列。

针对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射程不够的问题,他大胆提出解决方案:从火箭体内泄出600公斤燃烧剂,导弹就能达到预定射程。

火箭能量就不够,还要往外泄?很多人认为不可思议。王永志鼓起勇气找到在场统筹的钱学森,钱老仔细听后当即拍板:“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说的办!”果然,这个方案让导弹射程增大了,试验取得成功。后来,钱老退居二线,新一代航天任务该交给谁来做?他毫不犹豫地推荐了王永志。

18个月,完成“军令状”

1986年,时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的王永志,与一批科学家悄悄酝酿着一件后来震动航天界的大事:“我们想以‘长征二号’火箭为基础,研制大推力捆绑火箭,把中国的运载火箭推向国际市场。”这个火箭的昵称,叫“长二捆”。

完成所有工作,并将长二捆这样的大型火箭竖立在发射架上,正常需要5-6年的时间;在一些外国同行看来,没有3年时间不可能完成。1988年底国家批准项目时,离合同规定的飞行试验时间只剩下18个月。

能不能干成?王永志代表研究院立下“军令状”。最终,他和同事们用事实作出了最好的回答——1990年7月16日,“长二捆”首飞成功。

“把中国人送上太空,这是我心中的终极目标”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花甲之年的王永志被任命为首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接受了人生又一次重大挑战。

与美国、苏联方案不同,王永志力主采用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的三舱方案。为提高航天员安全系数,他还主持设计出能满足多种要求的载人航天飞行轨道。

那时,做一次飞船实验要花费好几个亿,为了不给国家造成负担,王永志把整个发射工程分解模拟。在神舟一号发射以前,模拟飞船返回地面的空投实验就做了59次。

“把中国人送上太空,这是我心中的终极目标”。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的脚步终于第一次迈进太空。当杨利伟从神舟五号返回舱安全走出来的时候,王永志热泪盈眶。

2006年5月,74岁的王永志卸下肩上重担,但仍心系国家航天事业、培养航天人才,一直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如今,发射架前的年轻人已成耄耋老人。而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拼搏、接续奋斗,正不断刷新着中国高度,创造着中国奇迹。

王老,生日快乐!祝您长寿安康!

记者:余建斌;编辑:王威

来源综合:中国科协微信公号“科协改革进行时”、解放军报、CCTV-4《国家记忆》

标签: 运载火箭

业界
移动互联网

©2003-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1 46 76 11 3 @qq.com   浙ICP备202201651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