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互联时宗胜:数字化转型迈向智能化阶段 工业互联网成驱动力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 时间:2022-05-21 05:15:23

(CWW)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数字化转型浪潮正澎湃而至。然而由于各行各业条件不同、认知各异,因此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不必转”“不想转”“不能转”“不会转”等问题。

“产业数字化将成为数字经济的主战场,而工业互联网将成为未来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法论。”在近日举行的2022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天互联总经理时宗胜表示。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主战场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推动全球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速,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据统计,2020年全球47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3.0%,在GDP中的占比达到43.7%,其增速超过了GDP的增速。在我国,预计“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将保持9%的增长速度,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

时宗胜表示,数字化转型给诸多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以制造业为例,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供应链的影响》白皮书,数字化转型将帮助企业将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此外,数字化转型还有利于打造企业竞争力,科学推进流程再造,探索产融合作,培养产业人才。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两个方面。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的38.6%,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达7.5万亿元,占GDP的7.3%,而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GDP的31.2%。“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也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时宗胜如是认为。

目前,世界各国均在发力数字化转型。其中,在制造模式变化、运营优化、设备运维服务、后市场服务等方面,国内外进展基本接近;在生产运营优化、设备诊断、数据驱动研发、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变革方面,国内外则存在一定差异。

从不同行业的分布来看,装备制造业、原材料、消费品与轻工行业在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中的占比较高。其中,装备制造行业占比达到43.7%,工程机械、汽车、船舶等细分领域的整体占比超过30%;原材料行业占比达到18.3%,石化、冶金应用发展较快,占该行业应用的77%;消费品行业占比达到21.8%,其中又数电子信息占比最高。

从同一行业的不同环节来看,生产环节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占比高达53.1%,运营和服务分别为15.5%和14.3%,研发、产业创则分别占8.6%和8.5%。“上述数字说明,企业在运营管理、新产品服务化延伸方面有较大探索空间,在研发、产业组织、模式创新方面有较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时宗胜认为。

工业互联网驱动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以信息通信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过程,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信息通信技术和各行各业全面融合为主线,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变革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的系统转型过程,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时宗胜表示,目前我国大部分还处于数字化、网络化阶段,正逐步向智能化阶段迈进。

在时宗胜看来,数字化转型是系统性变革,业务转型是其关键点所在,价值链创新则是其核心,体现在通过变革创新范式、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带来新的经济价值增长、效益提升和敏捷迭代,从而提升全要素的生产率。同时,通过产品服务形态、生产运营方式、产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的全方位系统性变革,实现产业的全新发展。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工业互联网蓬勃兴起,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核心关键点。时宗胜表示,过去工业互联网主要围绕平台、网络、安全3个方面来构建,未来工业互联网将围绕数字化转型,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提升和能力扩展。“我们对工业互联网进行了重新定位,即工业互联网将成为未来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法论。”从技术应用到方法论,中天互联将工业互联网的位置提到了全新的高度。

那么,工业互联网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的方法和路径?对此,时宗胜提出了两方面建议。

第一,采用“数据+行业机理”的知识规范。工业互联网以行业的数据机理为核心基础,以产业大数据和数据机理模型为核心驱动力,帮助行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也可以围绕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帮助企业寻找新的价值提升方式和经济模式增长点。

第二,围绕工业互联网在行业领域的应用及价值进行分享。随着工业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其价值体系愈发明确,在传统生产制造过程中将不断延展,助力进行新产品的重塑和增值。整体来看,在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下,工业互联网将帮助行业开展产业组织变革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全面提升。

破解数字化转型的“四不”难题

业界虽然对数字化转型形成共识,但是目前还存在着“不必转”“不想转”“不能转”“不会转”的问题。

成本顾虑,造成企业“不必转”。企业主更多考虑成本因素,对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心存顾虑。尤其是制造企业普遍处于微利状态,对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缺乏清晰认知。

收益模式不明确,造成企业“不想转”。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生态重构,却很难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直接收益,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如何盈利、未来能否盈利缺乏认同。

能力不足,造成企业“不能转”。推进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企业在转型人才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能力不足,特别是数字化人才匮乏,缺乏既懂工业制造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

路径不清,造成企业“不会转”。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其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需要围绕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路径、规范化标准建设。

把脉问诊找问题,对症下药寻良方,时宗胜对数字化转型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进一步明确数字化转型发展模式,引导企业科学转型。结合产业特色及发展规划,帮助企业梳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和痛点,明确企业如何进行转型,明确发展路径。

其次,大力培育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商,建立服务商资源池。通过资源池的构建,帮助企业通过精准的深度对接,改善和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

再次,进一步探索产融合作、产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业界对产融合作模式已探索多年,但是主要围绕政府资金投入或扶持展开,范围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拓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建议围绕着数字化转型需求,进一步创新产业人才合作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产业人才地图,为企业提供丰富而匹配的人才储备。

业界
移动互联网

©2003-2020 CMS科技网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2 86 831 89@qq.com   豫ICP备18004326号-17